日本存在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

作者:陈子雷 时间:2014.3.10


    根据日本财务省本月10日发布的数据,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日本国际收支经常帐目连续出现逆差,今年1月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6万亿日元(约合154亿美元),远超去年1300亿日元的累计逆差总额。这是自2011年以来日本出现近20个月的贸易收支逆差以后,安倍经济学又创下的一个时隔33年的新纪录。

    自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以来,受日本贸易收支逆差不断增加拖累,其经常帐目的顺差已连续3年呈减少态势。2013年日本经常帐目的顺差为3.3万亿日元,比2012年减少了31.5%,创下1985年以来可比的新低。值得注意的是,3.3万亿日元的经常帐目顺差主要产生于2013年上半年,而日元贬值恰好是其产生顺差的主要因素。而下半年随着日元贬值空间的减少,出现了约70亿元的逆差。由此推断,在今年1月逆差额猛增至1.6万亿日元的背景下,今后随着日元贬值空间的减少,日本企业海外增收难度将不断增加,加上贸易收支逆差的长期化,未来日本经常账目将极有可能也出现逆差长期化的格局。问题是,如果未来日本陷入经常账目逆差泥潭不能自拔的话,还将由此连锁引发国债市场的动荡,出现主权债务危机。

    众所周知,一国的经常帐目出现顺差意味着该国可以依靠海外资金来源源不断地补充国内各部门的资金需求,也为政府以较低成本发行国债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目前,日本政府发行国债的93%左右由其国内机构投资者持有,海外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较低。而出于投机目的,海外投资者往往青睐于投资其流动性较大的短期国债。按照目前的国债持有比例,即使贸易收支出现逆差,只要日本能够保持经常帐目顺差,日本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收益将不断回流日本国内资本市场,而日本政府则可以较低的成本来向私人部门兜售国债。因此从本质上说,目前日本公共债务的规模大小充其量只是政府部门对国内企业和个人负债多少的问题。至于日本政府是通过开源偿还其债务也好,节流偿还其债务也好,甚至利用通货膨胀税来赖账也好,俗话说当属其“家庭内部矛盾”。问题是,如果今后日本经常账目持续出现逆差的话,那将意味着日本政府将不得不依靠向海外融资来缓解财政资金不足的矛盾。以目前日本公共债务的状况,一旦向海外全部开放其国债市场,将可能陷入利率上升(即国债价格下降)的困境,而利率上升(国债价格下降)将对其资金来源充足稳定的国债市场造成很大冲击。其结果不但将推高日本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还将增加市场大量抛售国债的风险。根据IMF的统计数据,目前日本在海外的资产规模达3万多亿美元。因此,在短期中即便出现经常账目的逆差,日本仍可以靠其海外资产来应对。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日本不及时调整其产业和贸易结构,解决经常账目逆差的长期化问题,那么其海外纯资产规模必将大幅缩水,难免坐吃山空。其结果是,为了筹集财政资金,日本将大幅提高海外机构投资者所持日本国债的比例。我们看到,近期日本财务省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日本公共债务规模已高达1117多万亿日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多,国债依存率为43%。可以说,自泡沫危机以来,日本公共债务一直呈螺旋式的上升态势。如果今后仍不能有效削减公共债务的话,那么随着经常账目逆差的长期化,一旦日本不得已大幅提高海外机构投资者所持国债的比例,极有可能由此引发国债市场的动荡。非但如此,一旦日后海外机构投资者做空日本国债,还将引发市场抛售国债,从而导致主权债务危机。因此,日本如果不能早日实现财政重建,削减政府债务,减少经常账目逆差的话,可以说希腊的今天就是日本的明天。

    我们看到,自安倍经济学出台以来,日本经济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持续了十五年的通缩格局,2013年度物价仅略涨0.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也只实现了1.6%的增长,仅高出民主党执政时期约0.3%。但是在另一方面,安倍经济学却大施魔法,在股市泡沫、日元贬值和贸易收支逆差上“连创纪录”。2014年,在消费增税、企业设备投资低迷、持续贸易收支逆差和政府债台高筑的格局下,安倍内阁还完全有可能“再接再厉”,在经常帐目逆差上“再创记录”。可以说,安倍即使再度“摆鬼”,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也未必能够过得了今年这道“鬼门关”。



 
Baidu
map